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11/25投稿民意論壇--動新聞的爭議

色情暴力…鎖住R級動新聞
【聯合報╱許瓊文/政大廣電系副教授(台北市)】2009.11.25 03:22 am


「動新聞」的爭議之處要從幾方面來看。從新聞學理來看,影音新聞的組成要素是記者旁白、訪問、影像與現場音等。訪問或消息來源是佐證記者的報導為事實。訪問人物的選擇,在新聞學上有範例學,討論記者要如何審慎選擇消息來源與案例,才能客觀呈現事件諸多面向,不至於扭曲或是提供錯誤資訊。
但是「動新聞」將電視新聞的訪問直接以動畫來代替,以想像的方式呈現事件發生經過,動畫的聲音不是來自消息來源或是旁白,改以戲劇配音方式呈現,是「類戲劇」也好,是R級的成人動畫片也罷,本質上,已經不是新聞,是需要分級或鎖碼的節目。
當事人與家屬的觀點,發生四歲小孩被虐致死,「動新聞」竟然描繪小孩子的死亡過程,活生生把小孩,兩個表姨與媽媽的臉搬上螢幕,模樣與照片神似,毆打過程鉅細靡遺,簡直像記者就在現場,有表姨的視覺角度,全知的鏡頭語言,也有小朋友的視覺觀點,看起來那巴掌就像打在觀眾身上。動畫中的小女孩,竟然還會說:「媽媽我頭暈,我想睡覺。」當發現小朋友往生,動畫中媽媽的哭聲還有與音樂陪襯,接下來,處理屍體以及小媽媽上網的過程也都如連續劇般上演,警察登門拜訪,門一打開,警察還會一陣惡心。「動新聞」完全不顧家屬的二度傷害,甚至讓有過小孩意外的家庭再次經歷震撼與記憶反溯,實在違背倫理。
從社會輿情來看,「電擊乳房虐殺女友…」、「獸父姦子女…」若是放在晚餐餐桌上,父母又該如何跟孩子們解釋呢?動畫將受虐過程充分運用想像力呈現:以菸燙手掌,用電剪剃頭,用水淋,用電擊,裸露的軀體,受害者的慘叫聲,與施暴者痛快的笑聲不絕於耳。這種難以置信的情節被當成一般故事進入客廳,混淆我們的價值觀,降低我們的閱聽品味,新聞變成肉慾世界,而不是針砭時事,提供資訊的管道。
從隱私與人權來看,犯罪或性侵事件過程的細節模擬,動畫人物擬真到足以辨識,尤其是幼童、青少年或性侵事件被害者;而加害過程的想像,一方面誤導視聽,二方面不利當事人的司法程序,都是傷害事件受害者、嫌疑人與相關當事人基本權益,造成無可彌補傷害。
壹傳媒的動畫專才,如果如同其高層所提,讓觀眾瞭解複雜科技新知,當是國人之福;若是放在模擬瀕臨死亡,被虐,被性侵等嗜血、令人受創與恐慌的細節,則是不開台也罷。建議壹傳媒能加入衛星電視公會的「新聞自律執行綱要」,並遵守自律準則,否則這樣的電視台,NCC需要審慎評估其執照與分級的必要性。而媒體觀察組織與公民們也不能再冷眼旁觀,必須持續抵抗壹傳媒的底線測試!

1 則留言:

  1. 今天在動新聞看到陳潔歆清楚的五官長相!陳水扁那一則法庭新聞,好像也很適合用動畫來製作新聞。還是素描會比較好?我也聽到旁白配音模仿陳水扁耶,還有點像呢。應該說動新聞也出現了大悶鍋的擬仿特質。其實看了還真有點想笑呢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