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發24小時
跟大部分對媒體批評的說法,我覺得在事發24小時,台灣媒體因為只有NHK與CNN的外電,NHK公共電視的畫面比較資訊性,再加上只有少數幾家新聞室有充足的日文編譯,只有主播與記者營造的氣氛與用語比較駭人,新聞跟八八風災比起來都是比較遠鏡頭的畫面,還沒有太多針對倖存者的感官新聞,再加上因為海嘯侵襲,一時之間無法立刻與當地聯繫上,所以現場的畫面都還沒出來。我的觀察包括:
- 新聞室以CNN為主要來源的,震度8.8,以NHK為主,震度8.9,我同時觀察CNN與NHK的訊息,可能因為台灣的日文編譯人力因素,部分新聞台的更新訊息有明顯差異。
- 新聞室充分利用Youtube與Google尋找當地資訊與畫面。
- 與過去地震史上的全球大地震整理比較,與日本當地大地震比較,以及與發生不久的雲南、紐西蘭震災比較。
- 新聞室開始找尋日本人脈電話訪問。
- 新聞室普遍使用配樂引起閱聽眾情緒反應。
- 台灣的反應:觀光客與留學生的安危。
- 311地震與超級月亮的關係。
事發第二天
隨著台灣記者抵日,但是因為交通中斷,沒有辦法立刻前進災區,但又需要有訪問畫面的新聞,開始報導東京所受的不便,尤其是台灣人,但是比較少讓人不忍心的災區倖存者畫面。海嘯的畫面與日本核電廠危機仍是報導主軸。主要觀察為:
- 將受災日人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為另一消息來源。
- 讓人情緒受到影響的MV製作,剪輯各式可怕海嘯來襲畫面,傳遞恐怖氛圍。
- 台灣的反應,核電廠檢討,但僅止於發生同樣的災難會不會有危險,官方說法當然說不會,比較親執政黨的說法就只引述官方說法,比較不親執政黨的說法就是塑造其沒有危機意識,但兩者都沒有更深入的分析。
- 比較有sense的新聞室已經開始報導日本的防災措施。
- 與紐西蘭等地的地震比較,環太平洋地震帶一定還會有更強的地震。
事發第三天
NHK的中規中矩已經無法滿足台灣新聞室,開始發現日本電視台,朝日電視台等商營媒體的新聞,雖然沒有正式合約,但是利用網路或電視機翻拍,將一些引人感動的新聞翻譯成中文,能前進到交通可及災區的台灣記者也開始訪問倖存者(希望他們有帶足夠的糧食與防輻射的裝備)。而隨著交通慢慢恢復,很多人或記者當地震與海嘯發生時剛好在災區活動,拍下千鈞一髮的一刻,這些影片都被日本媒體採用播出,台灣也較多這些新聞翻譯,但是NHK的減災與復災的新聞,較少被注意。這天的觀察還包括:
- 讓人情緒受到影響的MV製作,剪輯劫後餘生,傳遞溫馨感動氛圍。
- 遺體新聞不多,日本媒體無論公共或商營,都不會近距離拍攝,台灣媒體引用不多。
- 雖有對日本防災的介紹,但是立刻被日人的排隊精神與阪神地震後失落的十年的主軸所替代。
- 核能電廠對台灣的影響,像是輻射食品。
- 親與反對執政黨立場的鮮明意見,也就是口水戰又開始。
- 網友的活動,例如:Facebook加油團。
- 地震地區的風水說。
總結我這幾天的觀察,比起八八水災的報導,可能因為事件發生在日本,大部分靠外電,外電來源又比較中規中矩,赴日記者短時間又無法前進「甜甜圈效應」中最嚴重的災區,也因為有輻射危險無法進入採訪,新聞內容不至於太誇張,也不會有挺進的現象,當然也可能是出自新聞室的自律,但是新聞室還是希望營造出恐怖的氣氛,尤其是海嘯席捲的現場鏡頭與核電廠爆炸等的現象,都是大量使用並運用配樂,而之後對台灣影響包括:台灣是否受輻射影響,輻射食品(我個人淺見是三個受災縣還能出口食品嗎?對其他地區的監測也許還有需要,但是針對三個縣要加強的新聞令人不解),汽車工業、IT產業等,需要更多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的資訊,才能減少恐慌。
我一向受到很多質疑,不營造恐怖與恐慌的新聞,誰看?這次311事件已經有少數新聞室已經開始重視防災的重要性,開始介紹日本行之有年的緊急地震速報,海嘯警報,與NTT 東日本的「災害用伝言ダイヤル」,NTT docomo與KDDI的「災害用伝言板」,NHK的「安否情報」等,很可惜也僅止於此,沒有深入更多減災與復災的部分,版面立刻就被其他感人故事取代,感人故事並非不好,這部分會在防災時媒體的正面功能中說明,只是新聞必須更多元,尤其是災難時對民眾有用的資訊。
媒體大量使用網路,使用地理資訊系統瞭解方位或是災前災後空拍圖,是不錯的應用方法,但是整則新聞都是網路上有什麼的偷懶新聞就需要再考量,尤其是youtube,快要變成通訊社,台灣記者習慣在網路上找新聞,直接就翻拍,尤其翻拍其他電視台遊走法律邊緣,而不是親自查證或採訪,更慘的是 facebook上的活動就可以花一則新聞來介紹,實在是浪費時間,長久下來,也養成記者不親力親為的習慣。
台灣媒體還有很多可以加油的空間,在跟日本說がんばって時,也想跟台灣說:加油!除了媒體還有防災(待續)。
已經有人打算告新聞台了......待續
回覆刪除又....此次電視台相對"收斂"之因,建議老師您去查一篇署名"米果"寫的文章,到了03/14,已經超過六十萬人點閱,相信這篇文章也引發了網友以不同方式"影響"電視新聞頻道的報導內容.....上臉書看看吧.....
雖然這不是文章的重點,但想說這篇文章應該會被廣泛閱讀,所以還是提出了更正 是「がんばって」
回覆刪除Julia我們是Selean & Thomas,
回覆刪除一直很想與你碰面
請你分享有關台灣與日本之防災體系差異
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!
謝謝kk2007您的建議,米果的文章很早廣泛轉載,我也剛好有機會拜讀,日本的部分也已經修改,感謝提醒喔!Selena and Thomas 我們一起加油!
回覆刪除